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厂房内,整齐排列的各式无人机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工人们正在打包一批产品,从这里生产的十余架农用无人机,即将发往东南亚国家,成为珠海无人机企业“走出去”的新力量。

  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尤其是消费级无人机发展迅猛,全球各地各种无人机企业如雨后春笋,甚为火热。然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疆等龙头企业风头正盛,一些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则悄然裁员甚至倒闭。

  避开“厮杀激烈”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珠海的无人机企业盯上了“工业级”无人机的蛋糕。

  记者采访了解到,凭借多年的航展品牌积累和航模生产经验,珠海正快速聚集一批无人机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珠海金湾,就聚集不少于10家无人机企业,绝大多数生产的都是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其中,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下称“珠海羽人”)已有三款无人机通过了农业部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的首例试验验证。相比之下,大疆直至去年11月才推出第二款植保无人机。

  与此同时,珠海的无人机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马达、桨叶、机身等部件均可由本土企业自给,拥有华南地区唯一一个军民共用的无人机试飞场,也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无人机飞控手。

  在广东,深圳、广州在无人机领域已有相对优势,作为“航展故里”的珠海,能否专注“工业级”无人机市场,“飞”出第三极?

  分享工业级“蛋糕”

  今年元旦后不久,无人机行业内的两场“地震”,让这个风光无限的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全球无人机企业三巨头之一法国parrot宣布裁员30%,美国无人机明星企业Lily Robotics申请破产。

  曾几何时,消费级无人机企业春风得意,各路资本众星捧月。然而,在历经全球范围内的一片厮杀后,屹立者寥寥。

  在国内,大疆创新已经稳居消费级无人机“一哥”地位,再加上亿航、零度智控等“巨头”,后发企业要想超车,难度不小。

  但是,无人机的赛场不只有消费级。

  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秘书长孙柏原介绍,无人机产业是军民融合的产物,一般把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分为三大类:军用级、工业级和消费级。“军用级自不必说,主要掌握在国有军工企业手中;消费级一般用于航拍、娱乐,由个人购买居多;工业级是指被作为生产工具,应用到其它行业中执行任务,一般由企业或政府采购。”

  珠海的大多数无人机企业瞄准了工业级。

  现任金湾航空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助理的高理亭,原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通用航空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也有着多年从事航空管制方面工作的经历,对无人机行业了解颇深:“无人机市场空间有多大,取决于对应用领域的开发。在消费级无人机已成红海的情况下,工业级无人机还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航空产业是金湾发展的重点产业,无人机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在金湾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据高理亭的不完全统计,目前珠海金湾区已集聚无人机相关企业约10家,全市范围内应在15家以上。“规模不大,但基本都是做工业级无人机,而且有一定的特色。”

  据了解,目前珠海的无人机产品主要涉及农用植保、巡逻安防、物流等领域。珠海羽人在植保无人机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去年12月26日,旗下三款无人机通过农业部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首例试验验证,是全国首个拿下该审核的企业。

  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也独具特色,其XV-2植保无人机一次最多可装70公斤农药,远超国内同类产品。而且,该企业还已发展出新产品XV-3警用型无人机,主要用于公共安全管理、反恐维稳、救援预警、森林消防等领域。

  珠海紫燕无人机飞行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军用级产品,其自主研制的察打一体无人直升机“渗透者”亮相去年中国航展。与此同时,紫燕也同样把目光投向了工业级,目前正有针对性地将工业级无人机产品推向海外。

  该公司首席运营官唐毅恒唐毅恒说,一些从事石油业的中东客户需要巡查油矿情况并搜集数据,但该地区有大片沙漠,勘察车辆和人员均无法进入,急需搭载各类监测设备的无人机执行任务,该公司的巡察无人机就能满足这一条件。

  产业链浮现

  从规模上看,珠海无人机产业并不大,但在产业链条方面优势明显。

  “我们的采购半径只在100公里之内。”珠海羽人董事长陈博表示,公司的采购需求基本在珠海和中山就能满足。

  珠海的创业孵化基地“金湾智造大街”开业仅半年时间内,便已集聚了六七家无人机相关企业。其中,宝文电机专注于生产无人机马达,这是无人机的核心部件之一。该公司市场总监郭琪表示,宝文电机去年的无人机马达销量在全国前五,“今年力争进入前三。”

  “桨叶、机身等碳纤维材料和马达,珠海都能自给。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为珠海孕育出了一些创新创业的小企业。”金湾智造大街市场部副经理兼CEO助力李昊旻说。

  珠海翔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小企业。创始人黄友兴原先在珠海做软件开发,去年成立公司涉足无人机行业。公司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商业模式,公司做出几款样机进行展示,然后根据网络订单提出的需求进行改装。据黄兴友介绍,公司去年售出无人机100多架,订单主要来自海外,以印尼和马来西亚,用于电力拉线和高端摄影居多。

  在生产环节之外,各大城市的无人机产业都会面临一个普遍难题——急缺高水平飞控手。而这也是珠海的独特优势。

  20多年的航展历史为珠海培育了浓厚的航空航天文化氛围。据业内人士介绍,珠海曾是全国著名的航模生产基地,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的飞控手,为无人机的操控、试飞奠定了人才基础。

  太鹤山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是辽宁省航模队的主力成员,退役后来到珠海的航模企业工作。2013年,他进入珠海羽人,如今是公司技术部经理。据他介绍,在最鼎盛的时期,珠海有航模企业超过30多家,最大的企业拥有员工700多人,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航模爱好者来到珠海工作。为了保证航模质量,每家企业都必备飞控手。

  “无人机企业需要优秀的飞控手对产品进行试飞,很多城市都缺这个,但珠海却无此顾虑。”太鹤山说。

  无人机试飞还需要有场地。“普通人玩航拍,偷偷地‘黑飞’可能不会引发关注,但是企业搞生产研发可不行,没有官方认可的试飞场,产品的试飞很难完成。如果产品不能完成试飞,产业化也就难以实现。”高理亭介绍,去年8月,珠海成功申请了一个军航和民航共同批准的无人机试飞场,这在华南地区还是唯一一个。

  据了解,这个试飞场设置了电子围栏,无论是场内还场外飞行器,在接近围栏时都会收到警报。该试飞场可供无人机进行测试、试飞,同时还可提供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等服务。

  “高飞”之路

  “纵观国内无人机产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布局。”孙柏原介绍,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发展最显眼,东北、四川、贵州、西安、南京等地区依赖远原有军工基础,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珠三角无人机产业是在航模产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就了其在消费级无人机上的领先地位。但在工业级和军用级无人机上,珠三角还不具备像消费级那样的地位,这其实就是发展的空间。”孙柏原认为,具体到珠海,航展是最好的名片,也有许多高校支撑,生态环境优越,但是珠海产业环境、技术基础相对一线大城市毕竟有限,所以珠海要找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在争取做好整机的基础上,选准细分市场,做相关配套,做机载设备,力争打造更多的“隐形冠军”。

  深圳无人机协会会长杨金才也认为,珠海在农业植保无人机上颇具特色,可以尝试攻坚这个领域。

  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前景无疑是巨大的。与中国农业耕地状况相似的日本无人机(以“雅马哈”品牌为代表)喷洒农药已经将近30年。而在中国,这才刚刚起步。

  孙柏原表示,农业植保无人机是行业内需求量大、条件宽松、容易吸引现金流的一个细分领域。业内人士估计,我国植保无人机市场规模在600亿元以上,也有乐观者估计为1000亿。

  在此“诱惑”下,全国各地迅速上马各种各样的植保无人机项目。陈博介绍,珠海羽人成立于2011年,是全国最早一批研发制造植保无人机的企业,到2014年时,植保无人机企业仍然是凤毛麟角。而到2016年,全国一下子涌现出了100多家。

  据记者了解,目前珠海生产植保无人机的企业在5家以上,除羽人、隆华外,还有绿卫士、银通、新宇等。但即便是“领头羊”羽人,2016年销售额也仅有几千万。“植保无人机现在是‘叫好不叫座’,正处在爬坡期。”陈博说。

  “这么多企业,实力参差不齐,肯定要经过一轮洗牌。对于羽人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在已经有一些仿制抄袭的现象了。”陈博说。

  而珠海企业还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由于资本的青睐,广深一线大城市的许多植保无人机企业利用成熟的资本市场,迅速获得融资,收获市场影响力。而珠海企业基本都是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

  陈博表示:“这是我们必须转变的策略,否则,就算我们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也会被资本湮没。羽人和一些企业过去获得了一些政府基金的支持,但这还不够。珠海可以针对无人机产业打造更好的融资环境,搭建平台引入更多的天使投资机构。”

  “此外,我们打造无人机品牌还需要展示平台,除了航展以外,希望能够再牵头组织一些相关论坛或者展会,促进行业的交流,也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陈博说。

  人物

  用肉眼将飞行器每一个可能“缺点”放大展现

  无人机操控手雷迅的“找茬人生”

  见到雷迅的时候,身材精瘦的他身穿工装,显得精干而成熟。2005年,这个湖北17岁少年来到珠海,如今,不到30岁的他已经成为了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研发部骨干成员。谈起他与无人机的故事,这位小伙子笑说,自己“玩”的飞行器个头越来越大,缘分也越来越深。

  从湖北一家中专学校机械专业毕业后,雷迅来到珠海的人生第一份工作便带他“闯”进了无人飞行器这一领域,“最初来珠海的时候是在上冲的一家航模公司工作,那也是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无人飞行器这个概念。”

  在当时同事的带领下,雷迅第一次感受到了亲自操作无人飞行器的乐趣。“通过模拟器训练了一段时间,到了实际操作的当天,练习试飞了两次就基本掌握了。”回忆起自己的“首飞”,看着小小的飞行器在自己的操控下来回地划过天空,雷迅坦承,自己一下子就被这种感觉迷住了,“确实从中感受到自己对飞行器的热爱。”

  2011年,雷迅入职珠海羽人后,他所面对的飞行器也从玩具级别的“小玩意”升级为工业级别的“大块头”。

  “从轴距1米左右的固定翼飞机到轴距3米以上的大飞机,是挑战也是学习。”雷迅说,自己曾参与了对羽人公司最大型飞行器“谷上飞20”的研发工作,这个轴距达3.1米的“大家伙”可装载20公斤物料,满载后的重量达44公斤,为农田的大范围喷洒提供了可能。

  除了在工作间、电脑前的苦思冥想,每一次调试和试飞都是雷迅所面临的考试。多数时候,试飞的任务都是由专门的测试小组来承担,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改善自己的“作品”,雷迅也常会选择参与到试飞工作中来。

  据介绍,外场测试是根据飞行器的设计功能来制定的流程,比如是否能在限定的飞行时间内覆盖预定范围,完成农田喷洒任务;在满载飞行时是否能达到预期的飞行速度和稳定性;空载返航时的飞行状态与满载有何区别等等。这场“考试”,考的是飞行器的性能,也是研发测试人员的“找茬”能力。

  “从肉眼对飞行姿态的观察,到操控中对飞机的性能的把握,测试就是希望将飞行器可能存在的每一个‘缺点’放大展现出来。”雷迅说。

  对于亲手把自己设计的飞机“送”上天的经历,雷迅坦言,已经从原来的“兴奋、紧张”,逐渐变成了“严肃、沉稳”。“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心里想的更多是怎样把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收集好,以便进一步改善。”他说,虽然这和最初放飞模型飞机的快感有着很大区别,但能够从中发现“缺陷”并加以改善,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还有上升空间,也是另外一种“快乐”。

  对于无人机这个行业,雷迅坦言在自己看来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么“高大上”,整个工业产品的生产流程要求的是耐心和真正钻进去的劲头,搞设计的过程中,建模、绘图都需要投入很大精力。

  “在这个岗位上,一定要用心去学习,所有的解决方法都在你的身边,就看是否足够留意去把它找出来。”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学习积累更多关于无人机设计的方式方法,雷迅会经常通过和同事交流,借鉴其他的设计案例为自己充电。

来源: 南方新闻客户端

Tags:在这 这个 个领 领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