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的问题历来已久,但长久以来,相关专门法律或地方性法规的缺失,以及老师、家长对于该问题的手足无措均让校园暴力不断发生。 1月13日晚,政协委员、广东法宗律师事务所律师沈继光,团市委12355心理咨询师林贝贝,珠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主任苏晓航做客珠报融媒“两会”会客厅,就正确应对及预防校园暴力问题发声,三位嘉宾均呼吁社会及有关部门应重视该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引入多方力量等方式来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态度:多数家长及学校轻视校园欺凌危害 校园暴力并非“新生事物”,在访谈中,三位嘉宾均表示在自己的小时候也曾有过与校园欺凌相关的经历,甚至因校园暴力而受到过一定的伤害,三位嘉宾也认为,尽管时代在进步和发展,但不少家长和学校对校园欺凌危害性的认定依然停留在较浅层的水平。 林贝贝表示,在她担任心理咨询师的约5年时间里,接到的校园暴力方面倾诉多为人际关系及情绪、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而在其中,不少倾诉者均表示家长及学校存在老旧观点,认为校园暴力不过只是孩子之间的打闹较多。对此,沈继光表示,自己也曾接触过不少校园暴力方面的案例,但最终成为案子或者走上法庭的则更是少之又少。据他介绍,大多数学校在遇到校园欺凌问题时,都喜欢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模式,即便是报到了警方处,警方也多采取调解的态度。 数字:2年来全市仅有2起校园暴力事件 记者就我市校园暴力情况咨询了珠海市教育局,该局称从其掌握的情况看,2015年以来,我市校园暴力事件共有2起,主要为学生间的群打群殴,没有造成人员伤害,公安部门没有立案。我市校园暴力或者说显性的校园欺凌(如网络媒体报道的极端行为)较为少见,仅日常的打架斗殴现象偶有发生,隐性的校园欺凌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攻击(辱骂、嘲笑、威胁)、群体孤立、散布谣言、羞辱戏弄等侵害行为。 提醒:处理校园暴力应寻求最适合自身的方式 孩子如果不幸地遭遇到了校园暴力应该怎么办?三位嘉宾均表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一定要敢于发声,一味地妥协与忍让不能解决问题。沈继光表示,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虽然不是法律上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家长运用法律维权,无论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涉及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的法律都能约束校园暴力的行为及进行索赔。苏晓航提醒家长,处理校园暴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家长应该在社工等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商量出最适合自身实际的方法,而非由家长单独为孩子决定处理方案。 回应:将加强落实,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对于我市的校园欺凌情况,珠海市教育局当晚没派负责人到场参加访谈,但书面作出了回应。珠海市教育局表示,目前,该局联合市综治办、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团市委等部门结合我市实际拟定了《珠海市教育局等十二部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希望通过各部门合力,切实防治我市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今后,该局还将牵头落实《珠海市教育局等十二部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方案》,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村)、媒体、政府等各方面协作机制,通过集中开展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强化学生校规校纪教育。 同时,市教育局还将坚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家长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要求学校定期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知识,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提高防治能力,切实为保护未成年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呼吁:学生参与、多方共建,营造重视的氛围 据香洲区法院统计,从2014年至2016年4月,该院审结未成年犯罪案件已达209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涉校园暴力犯罪案件约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10%。对于如何预防校园暴力问题,三位嘉宾均提出应引入多方力量共同解决。 沈继光表示,目前市教育的方案及计划并无问题,重要的是在应试教育条件下,道德和法治教育能否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因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重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更多的法律工作者走进校园,提升老师及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从长远来看,他还希望国家能对《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未成年人涉及严重团伙性暴力犯罪事件的入刑标准进行考量,加强法律的威慑作用。与沈继光观点相似的是,林贝贝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呼吁有关部门加大投入,让更多社工能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苏晓航表示,从目前社会对校园暴力普遍认识较浅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可能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她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学生中成立类似学生会的学生反暴力联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因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成为施暴者的学生放弃施暴,转为维护校园安全的使者。 嘉宾声音 当遭遇严重校园暴力时,应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孩子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沈继光 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说出来,专业的心理师及社工及时介入能降低伤害。 ——林贝贝 面对校园暴力时,要“不挑事但绝不怕事”,家长应该勇于承担起自身的责任。——苏晓航 来源: 珠海特区报社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