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快会有答案。

  清晨,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养老社区,机器人自动唤醒后迅速“上岗”,除了“全天候”陪伴,它还提供安全监护服务,遇到突发情况可及时发出警报;在辽宁沈阳,曾罹患脑梗的张大爷在下肢外骨骼训练器的助力下练习行走……

  近年来,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逐步向养老领域拓展。2025年2月,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正式发布,这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助力我国乃至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介绍,目前,养老机器人一般分为护理型、康复型和陪伴型三大类,“其中,护理型主要面向失能老人,康复型面向半失能老人,陪伴型主要用于情感交流。”

  “比如,针对独居空巢老人的安防检测、精神慰藉、健康管理等需求,养老机器人可作为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远程‘分身’,在家庭场景下提供巡视探察、健康管理等功能;在养老机构中,机器人可作为护理人员的助手,应用于辅助查房、健康数据统计等场景。”某智能医疗公司员工李学威举例。

  养老机器人是复杂技术综合体。一方面,就机器人自身而言,要形成“感知—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有赖于人工智能、机器传感、精密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另一方面,相比于工业中执行预设、固定任务作业的“结构化场景”,养老经常要面临非结构化、复杂的生活场景。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4.26亿。养老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实现独立居家生活。

  不过,现阶段养老机器人的发展还面临智能化和可靠性技术能力不足、感知与交互能力有限、功能单一与集成化不足等挑战,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水平也有待提升。

  张云泉建议,针对我国养老机器人产业发展,要积极布局一批技术攻关项目。算法层面,聚焦大模型支持的人机交互技术,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重视伦理和隐私安全能力建设;硬件层面,要聚焦具身智能“存算一体”芯片、高性能末端执行器、新型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研发方向。

Tags:我们 可以 机器 机器人 养老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通讯丨“这份支持让我们有了重新站起来的力量”——中方援手托起刚果(金)灾区女性新的希望
  • ·“我们的世界”亚洲医疗健康共融平台在曼谷启动
  • ·专访丨中国机器人产业跃升为全球制造业自动化的重要引擎——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孝幸
  • ·“蒙内铁路让我们有机会证明女性可以承担重要工作”——记女调度员达玛丽斯·穆廷达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 ·在养老,更在“享老”(民生改善在身边)
  • ·我们可以靠机器人养老吗(新生活新体验)
  • ·基围虾、口蘑、巴西松子……原来我们被这些名字“骗”了好多年
  • ·谈判重启在即 以民众:我们已经为实现停火等了太久
  • ·专访|“中国人仍然记得白求恩,我们非常感动”——访加拿大白求恩纪念馆馆长戴维森
  • ·“留住我们共同的抗战记忆”
  • ·通讯丨“我们赢得了事实本身”——记为侵华战争受害者奔走30余年的日本律师
  • ·美英“特殊关系”?英国民众:那是我们“一厢情愿”
  • ·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钟声)
  • ·钟声: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 ·人形机器人前景如何
  • ·国产机器人在制造业多场景应用中脱颖而出
  • ·老有所养,中国式养老绘就最美“夕阳红”
  • ·“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环球热点)
  • ·“我们是故事的倾听者,也是讲述者”(侨界关注)
  •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