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句老话,黑龙江省龙江县鲁河乡繁荣村的养殖大户李锋听了半辈子。活牛活羊易生病、市场价格波动大,在银行眼里,这些“活资产”风险高,很难作为抵押物。然而就在最近,这位有着17年养牛经验的老手,却凭着存栏的430余头牛,成功申请到黑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江农担”)担保的300万元贷款。 “以前想都不敢想,‘带毛的’也能算成实打实的资产!”李锋望着牛棚里膘肥体壮的牛感慨,“要是早有现在这样的担保公司和大数据平台,我的养殖规模至少能扩大好几倍。” 李锋的感慨,道出了传统养殖业融资的普遍堵点。作为黑龙江的畜牧大县,龙江县肉牛饲养量较高,是齐齐哈尔烤肉产业的重要根基。但资金短缺,始终是套在养殖户和产业发展脖颈上的一道枷锁。 一头牛的数据,究竟有多大价值? 转机源于一个大数据平台。龙江县抓住“全省肉牛提质扩群项目”政策机遇,由龙江农担投资建设的“肉牛大数据管理平台”应运而生。耳标号、品种、正面照、冻配改良日期、预计产犊日期……平台为全县大多数养殖户养殖的牛,建立起详尽的数字化档案。 “过去审核贷款,不仅要看银行流水,还得派人到现场一头一头地点数。但牛长得都差不多,光靠肉眼看,很容易出错。”龙江农担龙江分公司总经理孟繁伟介绍,“现在有了大数据平台,系统智能筛选就能核验养殖户的真实存栏量,我们再进行针对性的尽职调查,不仅精准,还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数据成了新的“抵押物”。依托平台,龙江农担创新推出“肉牛数据担”产品,以每头牛7000元为基准为养殖户担保授信,牛棚里的牛变成了银行认可的资产。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龙江县肉牛产业引导授信5亿元。 龙江县并非个例。这一“数据+金融”的模式正在被快速复制。在佳木斯市桦南县,同样的平台已经建立,全县60%的养殖户养殖的牛有了数字化档案,有效强化了当地肉牛融资担保业务的风险防控能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作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重要工具,全国农担体系积极响应。龙江农担研发的“养殖担”“肉牛易贷”等一系列产品,仅今年前4个月,就累计提供担保贷款2.79亿元。 今年前5个月,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已累计为超过21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担保,引导超1200亿元低成本贷款精准流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领域,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了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8日 18 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文章
|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