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题:为了人民 服务人民——张思德精神述评

  李晓明、刘驰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作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演讲。这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是祭文,也是宣言。从此,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与一个政党的根本宗旨紧紧联系在一起。

  张思德的一生,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一生。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穿历史,走进伟大的新时代,走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

  和战友一起烧炭的张思德(左)(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为了人民,勇于牺牲

  张思德,是我党我军队伍中“普通”的一员。1915年,他出生在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3年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随部队到达陕北后,张思德于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战场上,张思德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战友们敬佩地称他为“小老虎”。一次战斗中,他两次负伤。冲锋号音未落,他置自己伤情于不顾,跃出战壕,冲进敌阵,击毙机枪手,一人缴获两挺机关枪。

  在长征途中,张思德挺身而出。饥肠辘辘的战友在草地里发现了“水萝卜”,他抢过叶子以身试毒,不幸中毒昏迷,经抢救苏醒后便说:“这种‘水萝卜’有毒,千万不要吃,快告诉大家。”

  1942年春,他在杨家岭大礼堂工地参加劳动。上大梁时支架突然断裂,他只身一人上前顶住,挽救了梁下施工的工人和战友,自己却受了伤。

  面对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张思德以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带领战友进山烧炭。他白天挖窑伐树,晚上守在窑口查看火候,昼夜劳作,不知疲倦。

  像张思德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死,为了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精神,历经千难万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为了人民,艰苦奋斗

  平日里,张思德处处先人后己、时时无私奉献,始终关心同志、爱护战友。

  生活简朴的张思德有一只搪瓷碗,伴随他三过雪山草地,碗壁上坑坑洼洼,搪瓷几乎掉光了。部队发了新碗,他直接把新碗送给别人,自己依然用旧碗。

  1941年冬,张思德和战友在执行任务途中,发现一辆车陷入冰河。他当即脱下鞋袜,跳入刺骨的冰河中又是破冰,又是推车。

  几十年来,张思德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进。官兵们说:“张思德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兵,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在陕西省延安市张思德广场进行现场教学活动(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自2018年起,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武警北京总队某部每年都会评选一次“张思德式好官兵”。

  “站在张思德雕塑旁,踏着老班长的足印前进,我感觉我有着用不完的力气。”某部干事韩野在被评为2021年“张思德式好官兵”时说道。

  精神如炬,坚定远行。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勠力前行。

  为了人民,甘于奉献

  张思德常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事情总是人办的!”踏实肯干的奉献精神伴随他一生。只要对革命有益,对人民有利,他都争当先锋。

  一次部队合并整编,张思德被调到中央警卫团,由班长变成了战士。他主动发言,“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班长和战士的职责不同,但为党工作是一样的。”在他的带动下,“老班长”们纷纷放下思想包袱,踏实履职。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思德仍在无私奉献。

  那是1944年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和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突然,炭窑坍塌,张思德没有丝毫犹豫,把战友推出炭窑。他,把生的机会留给了战友,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今天,一批批来到延安市张思德广场上的年轻人,都会面对高达6米的张思德雕像,高声诵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向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而神圣的承诺。

Tags:精神 述评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
  • ·走进海南,感受开放中国的万千气象(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传承红色精神 携手共创未来
  • ·人文交流合作赋能“上合大家庭”(国际论坛·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敏捷精神2025”多国联合军演在格鲁吉亚举行
  • ·弘扬“上海精神” 共建美好家园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在郑州举行
  • ·“敏捷精神2025”多国联合军演在格鲁吉亚举行
  • ·美国明尼苏达州议会深夜现精神障碍患者 引发安全担忧
  • ·“飞虎队精神将代代相传”
  • ·弘扬“上海精神” 共建美好家园(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以更高水平中阿关系推动上合组织发展(大使随笔·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2025年6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7977起
  • ·巴西汉学家沈友友:在精神的世界探寻“中国房间”
  • ·纪念乔治·何克:跨越80载战火记忆,传承中英友谊精神
  • ·“一次思想和精神学习之旅”
  • ·中国人有一种“说干就干”的精神(国际论坛)
  • ·弘扬“上海精神”,共促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万隆精神至今依然引领印尼与中国关系不断前行”
  • ·新华述评丨历史十字路口,世界为何需要“大金砖”
  • ·深化民间友好 推动可持续发展(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迈上新台阶”(弘扬“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在行动)
  • 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8-2018 © 珠海生活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560388882  客服QQ:2319408468 电子邮箱:2319408468@qq.com